本文共 2936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9 分钟。
-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utf8 -*-
- #OOP:宏伟蓝图
- #类是python实现支持继承的新种类的对象的部件。类是python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OP)的主要工具。OOP提供一种不同寻常而更有效的检查程序的方式,利用这种设计方法,我们分解代码,把代码的冗余度降至最低,并且勇冠定制现有的代码来编写新的程序,而不是在原处修改。
- #类使用class语句创立。
- #类就是一些函数的包,这些函数大量使用并处理内置对象类型。
- #类的设计是为了创建并管理新的对象,并且他们也支持继承。这是一种代码定制与复用的机制。
- #为何使用类?
- #继承:通用属性。
- #组合:组件的集合,每个组件都可以写成类,定义自己的行为及关系。
- #类是python程序的组成单元,就像函数和模块一样:类是封装逻辑和数据的一种方式。
- #类的独特之处:
- #1.多重实例。程序是人,一个类是头,手等,每个人的头手都不同。
- #2.通过继承进行定制。可在类的外部扩充其属性。
- #3.运算符重载。通过提供特定协议方法,类可以定义对象来响应内置类型上的几种运算。
- '''
- 概览OOP
- (类(超类-子类)-实例)-类对象-实例对象-属性-类对象树
- 属性继承搜索(搜索类对象树)
- object.attribute 找出attribute首次出现的地方,先搜索object,然后是此对象上的所有类,由下至上,由左至右。取出属性,就是搜索树。我们称这种搜索程序为继承,因为树中位置较低的对象继承了树中位置较高的对象所拥有的属性。
- python通过‘爬树’的方式搜索属性。(类与通过类产生的实例是两种不同的对象类型。)
- 类是一种产生实例的工厂。从类产生的实例都继承该类的属性。
- 实例:代表程序领域中的具体元素。
- 树中子类重新定义超类的属性,这类重新定义就是OOP中软件定制的重点。
- 类和实例
- 类与模块的差异:内存中特定模块只是一个实例,我们需要重载模块以取得其新代码,但是,对类而言,只要有需要,制作多少实例都可以。
- 从操作的角度来说,类通常都有函数,而实例有其它基本的数据项,类的函数中使用了这些数据。
- 在OOP中,实例就像是带有数据的记录,而类是处理这些记录的程序。
- 类方法调用(附属于类的函数属性)
- 当我们调用附属于类的函数时,总会隐含着这个类的实例,当运算执行时,总是有个主体对象。I2.W()调用映射为C3.W(I2)
- 员工类-员工实例-加薪(方法)
- self是把隐含实例传入方法的一个特殊参数。
- 方法能通过实例(bob.giveraise())或类(Employee.giveraise(bob))进行调用。
- 编写类树
- 1.每个class语句都会生成一个新的类对象
- 2.每次类调用时,都会生成一个新的实例对象
- 3.实例自动连接至创建了这些实例的类。
- 4.类连接至基超类的方式是,将超类列在类头部的括号内。其从左至右的顺序会决定树中的次序。
- C2(.X,.Z) C3(.W,.Z)
- C1(.X,.Y)
- I1(.NAME( I2(.NAME)
-
- class C2: ...#创建C2类
- class C3: ...#创建C3类
- class C1(C2, C3): ... #创建C1类,链接超类从左到右是C2,C3,使用多重继承,即超过一个以上的超类
- I1=C1() #调用C1创建实例,链接到他们的类
- I2=C1()
-
- 附加在实例上的属性只属于实例,附加在类上的属性由所有子类及其实例共享。
- 1.属性通常是在class语句中通过赋值语句添加在类中,而不是嵌入在函数的def语句内。
- 2.属性通常在类内,对传给函数的特殊参数(也就是self),做赋值运算而添加在实例中的。
- 类通过函数为实例提供行为。
- class C1(C2,C3): #创建C1并连接超类C2,C3
- def setname(self,who) #附加方法C1.setname
- self.name=who #self 是实例I1,I2其实任何一个。
- I1=C1() #创建2个实例I1,I2
- I2=C1()
- I1.setname('bob') #I1.name 赋值bob
- I2.setname('mel') #I2.name 赋值mel
- print(I1.name)
- OOP是为了代码重用
- 大体而言,OOP就是在树中搜索属性。
- 通过类,我们可以定制现有的软件来编写代码,而不是对现有代码在原处修改。
- 从基本的角度,类就是由函数和其它变量名所构成的包,很像模块。然而,我们从类得到了自动属性继承搜索,支持了软件的高层次定制,而这是我们勇冠函数,模块做不到的。此外,类提供了自然的结构,让代码可以把逻辑和变量名区域化,有助于程序调试。
- 一量习惯了类这种方式进行程序设计,会发现,当要写新程序时,很多工作已经做好了。你的任务大部分就是把已经实现的程序所需行为的现有超类混合起来。
- 事实上,在很多应用领域,你可以取得或购买超类集合,也就是所谓的软件框架(framework),把常用程序设计任务实现成类,可以在应用程序中混合。
- 利用软件框架,只要编写子类,填入所需的一两个方法。树中较高位置的框架类会做绝大多数的工作。
- 在OOP中写程序,就是编写自己的子类,结合和定制已经调试的代码。
- 程序员将常见的OOP结构归类,称为设计模式。
- '''
- class C2:
- pass
- class C3:
- pass
- #self是用来储存两个实例之一的内部变量名: self自动引用正在处理的实例。
- class C1(C2,C3): #创建C1并连接超类C2,C3
- def setname(self,who): #附加方法C1.setname
- self.name=who #self 是实例I1,I2其实任何一个。
- I1=C1() #创建2个实例I1,I2
- I2=C1()
- I1.setname('bob') #I1.name 赋值bob self=I1 #不先进行调用会报错AttributeError: C1 instance has no attribute 'name'
- I2.setname('mel') #I2.name 赋值mel self=I2
- print(I1.name)
-
- #事实上调用I1.setname前引用I1.name会产生未定义变量名的错误。如果类想确保像name这样的变量名一定会在其实例中设置,通常会构造时填写好这个属性。
- #__init__也叫构造函数
- class C1(C2,C3):
- def __init__(self,who): #每次产生实例,python会自动调用名为__init__的方法。其效果是在创建实例时初始化了这个实例,而不需要额外的调用。
- self.name=who
- I1=C1('talen')
- print(I1.name)
- /usr/bin/python2.7 /home/talen/PycharmProjects/untitled/t25.py
- bob
- talen
-
- 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
转载地址:http://mncwo.baihongyu.com/